用气象卫星守护牛羊——黄河源头青年气象人素描
日期:2022-03-24 21:00:13 / 人气:93
新华社西宁3月24日电(记者吕雪莉、李宁、童昊)天刚刚亮,索南措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冒着酷寒离开观测场,将一根塑料管渐渐拉起,不停用手捏着管子。“找到结冰点了,215厘米。”索南措记下刻度显示的数字,“别看守子只要3米长,这可是观测冻土的‘法宝’。经过测量管内水的结冰厚度,就能得知冻土融化状况,对外地气温变化做出精准的预测,爲牧民群众提供气候信息。”29岁的索南措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气候台打工。2020年8月大学毕业后,她成爲一名守护“黄河源”的气候观测员。每天天不亮就要巡查观测场,反省观测站周围的平地积雪,迎风检查地温传感器的积雪掩盖状况,冒雪察看风塔运转能否正常……这些都是索南措和同事们打工的日常。索南措(左)爲玛多县民族寄宿制小学的先生解说气候探测、预告等知识(3月21日摄)。受访者供图玛多,万里黄河流经的第一个县,这里坐落着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县级国度基准气候站。索南措与几位年龄相仿的“90后”小同伴在这里打工。玛多县均匀海拔高度在4500米以上,属高寒草原气候,天气多变,高寒缺氧。这里年均匀气温爲只要-3.3摄氏度,即使在盛夏7月均匀气温也只要8.0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到达-48.1摄氏度,全年大气含氧量只要海立体的59%。在这样的中央打工不到两年,正值花季的索南措脸上已留下了淡淡的“高原红”。玛多县气候台前身是1952年建站的青海省黄河沿气候站。进入21世纪,气候古代化建立日新月异,综合探测才能提升的同时,观测技术手腕也不时提高。“曾几何时,大家对气候打工的记忆停留在复杂的百叶箱中。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气候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GPS/MET水汽遥感探测仪等。”玛多县气候台台长祁绪龙说起气候观测一五一十。目前,玛多县已建成8个自动区域站。由气候卫星、各类监测网等先进技术构架的捕获天气变化的“天罗地网”,使这座黄河源头海拔最高的国度级空中气候观测站承当起更丰厚的职能。记者一行在黄河源头的措哇尕泽山顶遇见祁绪龙时,他正和同事徐地理等人拍摄视频素材,预备在世界气候日展开“气候进校园”活动时展现。海拔4610米的山顶上,他们顶着微风,脸上愁容顶风绽放。团队中年龄最小的徐地理不只担任空中组组长的职责,还要担任摄像。25岁的他,性情沉静、内敛,打工仔细,爱研究。他自学成爲团队的摄像师,常常拍摄大家打工、生活的日常。徐地理在维护玛多县查拉坪区域站雪深传感器(3月12日摄)。受访者供图祁绪龙是个阳光、时髦的“90后”。虽然曾经在气候范畴摸爬滚打了9年,先后在果洛州的班玛县、玛沁县和玛多县打工,从“高海拔”到“更高海拔”,无论条件如何艰辛,从小便是“开心果”的他,脸上的愁容从未变。祁绪龙(左)和徐地理(右)在维护玛多县查拉坪区域站的称重式降水传感器(2021年2月摄)。受访者供图“不论条件怎样艰辛,生活的乐趣是靠本人发明的。不要由于环境恶劣,就把本人的生活搞得一团糟,要擅长发现生活的美。”爱笑的祁绪龙经常对小同伴们这样说。2020年12月,祁绪龙从玛沁调到玛多打工。这里易发作雪灾、冻害、微风等自然灾祸。一旦观测到极端天气呈现的预兆,就要第一工夫上报数据,发布灾情预警,确保告诉到户,增加牧民群众的损失。祁绪龙(右)和徐地理(左)在维护玛多县牛头碑区域站(1月22日摄)。受访者供图祁绪龙率领小同伴们,一改传统科普方式,一方面预备许多配有汉藏双语对照的图画和标识,同时积极学习藏语,气候知识随着他们不太规范的藏语口音印刻在牧民群众的脑海里。
作者:腾越娱乐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镓锗出口管制合理合法07-11
- 贵州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07-11
- 福建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加快节能...07-11
- 福建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加快节能...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