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一窝蜂涌入创业:挑战只是开始
日期:2023-05-12 17:42:40 / 人气:133
近日,“3个年轻人仅79元就有20万店铺日营业额”的新闻引发关注。事实上,像新闻中提到的“蔡先生和两位朋友”这样的企业家并不少见。
“2022年春天,因为看不到职场晋升之路,实在不想忍受领导的PUA,所以离开了工作了8年的公司。回到昆明老家,打算重新开始。”最近创业失败的邹邹告诉燃元。
回到昆明老家,邹邹原本打算在老家找份工作,但现实和他想象的相差甚远。邹邹没有这么快找到合适的工作。
被“抛弃”在家数月后,2022年6月的一天,邹邹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篇关于昆明职场的帖子。同一天,她收到一封陌生人的私信。邹邹未来的生意伙伴笑了,向她描述了“卖直播花”的生意项目,并邀请她成为生意伙伴。
考虑到现在的就业环境,以及对直播卖花市场的了解,邹邹和笑笑,还有另一个想做主播的朋友,三个人成立了一个小团队,开始直播卖花。
然而,在经历了“凌晨花市抢花”、凌晨打包花、凌晨两三点直播卖花、为了省钱举家搬迁到斗南花市三公里左右的乡下等一系列磨难和经历后,邹邹的小团队在创业两个月后做了第一次财务结算,结果是账户里的钱大概能给大家分红4000多元。
后来,支出大于收入几乎成了他们的常态。进入2022年10月后,他们每天只赚五六百元。
最终,2022年11月,三队正式决定分开。好在及时放弃至少让大家在金钱上没有大的损失,没有盈亏。
直播卖花项目结束后,邹邹选择一路从昆明到北京找工作,并在今年五一假期前收到了工作邀请,回到了职场。
另一端,湖南永州,距离邹邹大概两个月的路程。2022年8月,第一个创业项目收入下降后,考虑到家庭和未来发展,杨旭和朋友决定跨界餐饮,开始“二次创业”。
只有“二次创业”没有带来第二个春天。杨旭算了一下,这家二次创业的300平米的餐厅,租金、装修、设备、餐具、食材等花费了30多万元,但“开业一个月后,我们算了一笔账,发现只实现了收支平衡,账上的钱只有几千元。”
杨旭,一个连续创业者,决心在创业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还在努力。现在,杨旭的角色已经从一个店长,一个处理一切的经理,变成了一个“投资人”,开始寻找下一个创业项目,等待新的机会,然后开始新的尝试。杨旭说,“人生总要有一点希望。”
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创业的结果不能简单的用赔钱和赚钱来衡量,因为这是一段承载了太多梦想和欲望的旅程,是一场倾注了时间、金钱、精力和心血的人生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成功与否,他们也都有自己的收获。
只是创业不容易,有志创业的人需要做好再次上路的准备。
看起来非常漂亮
凌晨两点,为了不让仓库里的花烂掉,邹邹和伙伴们决定临时多播一场。但是白天已经连续播了三次的主播已经累得说不出话了,于是邹邹决定亲自上阵当主播,尽管她一天已经演了场控、客服、打包员、分播员等多个角色。
邹邹希望通过这种深夜直播,把鲜花低价卖给还在刷短视频的人,从而把损耗率降到最低。但是凌晨三点直播结束,邹邹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收获,这让她怀疑自己的决定?
在创业之前,邹邹也对“直播卖花”有过期待和想象。
回想起2022年6月,合伙人笑着给她介绍现场卖花项目,邹邹坦言,“虽然当时我们并不认识,但真的很合得来。”
考虑到当时的就业环境,邹邹觉得“直播卖花”这样的轻创业项目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自己人在昆明,不仅有市场资源,而且创业成本低。微笑的提议给了她巨大的勇气。
“当然,我们也来来回回谈了好几轮。晓晓告诉我,他刚和以前的合伙人分手,但是他还想继续他的电商事业,所以他试着给我发了一条私信。我说可以试试之后,他又找了一个想做主播的朋友,我们三个人就开始直播卖花了。”邹邹说。
图/邹邹和团队搭建的直播间,来源/邹邹提供
“现场卖花”听起来充满了市场空间。2022年,斗南花卉市场卖花成功案例数不胜数。根据公开报道,斗南花市从来不缺拿着自拍杆直播的人。通过在Tik Tok的现场直播,最终用户直接接触到货物的供应。低价卖花渠道让部分创业者仅直播一个月就净赚4万元。
最终吸引邹邹开始电商创业的,是他身边的成功案例——那个通过Tik Tok直播卖茶叶的朋友,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身边人的平均水平。邹邹认为,自己也可以通过直播卖花,让生活变得更有可能。
为了省钱,创业团队选择了距离斗南花卉市场三公里左右的农村。全村几乎都是花农,邹邹也“能省就省”,带着全部家当搬到了这个小村子。
“我会和我们主播分摊房租,自己吃饭。一个月的房租加上其他生活费大概要五六百元。直播间的布置没有花太多钱,直接用了晓晓上次创业留下的设备。”邹邹对灼素说。
2022年6月,搭建了一个简易直播间,三个人的创业计划正式启动。刚开始这个小团队干劲十足,三个人身兼数职。虽然很累,但是一开播就有钱赚,更让人兴奋。邹邹也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带货直播的魅力。
很快邹邹他们就发现有钱进来了,但是进来的钱远远不够。2022年8月,创业团队第一次进行财务结算,账上能够这三个年轻人分红的钱只有4000多元。
那次和解也是一个转折点,入不敷出几乎成了他们的常态。随着流量每况愈下,2022年10月,每天只赚五六百元,远远低于他们定下的4000元的营业额。再加上团队成员经营不善,邹邹经常处于崩溃的边缘。
越努力越累,这也是餐饮企业家杨旭的常态。
炒菜、开餐馆,并不是杨旭的第一个创业项目。2018年,杨旭和老朋友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从他们之前从事的装修行业出发,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这让他有了成家的资本和信心。
然而好景不长。2022年,杨旭的设计工作室收入锐减。考虑到自己的家庭和未来发展,他接受了合伙人的提议,开了一家餐厅,正式进入餐饮行业。
“提出做餐饮的合伙人,也是我设计工作室的合伙人。我们一起进退多年,彼此信任,所以虽然我对餐饮行业不太了解,但我还是选择了做餐饮创业。”杨旭告诉燃元,“脑子一热就开始了。”
为了开这家餐厅,杨旭和他的老朋友花了30多万元的租金、装修和设备。
菜品方面,杨圩的餐馆以做年夜饭和宵夜为主,以家常菜、永州地方特色菜、烧烤为主。但他也承认,规模很大,但和大家平时看到的酒店差不多。不过,当时杨旭和他的合伙人对餐厅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在他们看来,自己有很多朋友和人脉,完全不用担心客源问题。
起初,正如杨旭所料,餐厅开业后,亲戚老朋友,和设计工作室合作的供应商都来捧场,仅卡上就充了17万元。但一个月后,两人发现,看似很赚钱的第一个月,他们只实现了收支平衡,账户里的钱只有几千元。
问题层出不穷
难做似乎是很多创业者的共识。
但也有不少创业者直言不讳地告诉燃元,失败并不完全是大环境的“锅”,行业、市场、人、决策等重要变量太多。
杨旭遇到了太多的“意外”。一个月后敬酒的朋友散去后,杨旭的餐厅客流量骤降,他渐渐意识到开餐厅的时机不对。他告诉燃烧的袁:“像我们这样以夜宵为主的餐馆,最好的时间是在夏天到来之前开业。因为夏天是宵夜消费的高峰。自开业以来,我们已经晚了一步。”
不仅如此,杨圩的餐馆开业不久,周围又多了三四家餐馆,连之前来支持他们餐馆的朋友都去做餐饮了,分客流的竞争对手几乎多了起来。面对加速内卷化的市场,杨旭和他的伙伴们决定加入“价格战”来抢夺客流。
但这一被杨旭视为“救命”的价格战之举,似乎更像是“饮鸩止渴”。
图/杨旭中的酒店,来源/杨旭提供
2022年9月至10月,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杨旭在Tik Tok上架了一款68元,包含香辣蟹、烤生蚝等6道菜的低价零食套餐。在上架之前,专门探索Tik Tok店铺的网络名人告诉杨旭,这个包肯定会成为一个爆款。杨旭心里清楚,这个包几乎不赚钱,纯粹是为了引流。
一开始“价格战”确实带来了流量。那段时间,杨旭酒店客流量跃居湖南省永州市前三,人手不够。杨旭作为老板之一,亲自去开蚝、洗蟹,一直到凌晨是常事。
但是让李和杨旭的努力并没有得到理想的回报。两个月后,他算了一笔账。到2022年10月底,酒店实现了50多万元的营业额,但扣除日常运营成本,杨旭和他的合伙人只赚了2万元。
杨旭直言,“前期投入30多万,经常亲自开蚝、洗蟹到凌晨。大家都跟我说我一定会发财,但是我们俩一次操作就赚了两万块钱。”
同时,低价套餐并没有带来复购,也没有成功将新客户转化为老客户,这就更糟糕了。
受疫情影响,杨圩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餐厅客流量未达到预期。“除了过年的时候,其他时间都没人,想着2022年12月初和2023年1月初会好一点。真的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慢慢的,杨旭也了解到,和其他做餐饮很久的竞争对手相比,自己拿货,自己买食材的价格几乎没有优势。
“在我们当地长期炒菜的人,他们从供应商那里买的食材价格比我们便宜5%。虽然5%看似很小,但也承受不了这么大的购买量。这样一来,如果打‘价格战’,我们餐厅就很被动。”杨旭对着灼素说道。
创业路上的“想不到”和单纯的“价格战”带来的好处,也发生在邹邹身上。
创业之初,邹邹和团队伙伴决定以低成本引流的方式打造“流量池”,进而培养自己的忠实粉丝。
但“低价”吸引的流量,不仅仅是球队想要的球迷,还有一些难以克服的“老大难”问题。Tik Tok的客服机制规定必须在3分钟内回复,也就是早上8点到晚上11点,后台一旦弹出消息,必须在3分钟内回复,否则直接降低店铺的评级。
“所以经常发生,因为回复晚了一分钟,或者‘羊毛党’狮子大开口的赔偿方案无法满足时,对方‘恶意攻击’的情况。”邹邹介绍。
与此同时,低成本引流带来的“副作用”也在显现。收入低只是其中之一。在“低价”的策略下,卖一单最多能赚5块钱。
解决低价带来的客户质量低、客单价低的问题更加困难。
“斗南花市买花的人很多,所以很多时候花店会给谁开的价高就给谁,所以我们一般都是当天早上把花抢回来,然后按照当天的价格定价。我们也意识到,这种方式很难控制成本。”每当鲜花价格上涨,邹邹就会提高鲜切花的售价,当天的营业额低到“惨不忍睹”。
邹邹也想过换。“为了提高后期的利润率,我们也尝试过提高客单价,但是前期低价引流的客户并不愿意为中后期略高的客单价买单。高价根本卖不出去,只有低价才能带来成交量。”
后来队里有人提出放弃账号,调整定位重新编号,但是他们三个不忍心放弃这个账号做出的一些小成绩。“我们也很后悔。当初就是因为不自信,怕没人买。费率定得很低。”
离开或继续选择题
2022年的秋天,创业带来的压力让团队成员疲惫不堪,邹邹也觉得今天的成绩配不上自己的付出。
在创业之前,邹邹对Tik Tok直播一无所知,“一切都是现在学的”。一个做直播电商的朋友给邹邹发了一个学习直播运营的文档。她从零开始,搭建直播间,定位账号,找到合适的时间发视频,统计停留人数,粉丝数量等。,并且一次学完一个知识点。
邹邹还说,“我每天直播完就回出租屋,还会继续看别人的直播,从别人那里学点套路,教我们主播在我们直播间用。”但长此以往,会把双方关系推向尴尬地带。邹邹觉得对方不够进取,对方却认为自己不够努力。
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敏感。
“有时候可能太累了。比如从早上包花到凌晨,大家都容易情绪崩溃,互相发脾气;其次,这个项目一直处于资金周转状态。上个月每人刚交了3000,下个月就没钱进货了。一直都是只要我寄钱就没钱进货,所以一直拿钱出来,看不到尽头。时间长了,提不起热情,也没开始努力。”邹邹说。
2022年10月,疫情反复,鲜花价格上涨。邹邹和他的团队被困在一个小村子里十多天。与此同时,交通越来越差,每天的营业额最多只有五六百元。赚不到钱,累死了。大家都意识到这个小团队应该离解散不远了。
一个月后,三位团队成员正式决定“分手”,四个月的直播卖花创业项目“彻底黄了”。好在及时放弃至少让钱没有太大损失,不亏不赚,人生第一次创业就这样结束了。
杨旭还没有放弃。去年夏天他想给餐馆一个。
2023年3月,杨旭夫妇聘请了专业店长,辞退了一名厨师和一名服务员,通过各种方式降本增效。杨旭渐渐退出了餐厅,除了投钱,基本不再参与日常经营。他坦言,真正入行后才发现餐饮行业涉及范围太大,太累。
“有人问我这家餐厅的优势是什么。过了这几个月,我才发现,我们店的优势就是没有优势。”杨旭对着灼素说道。
杨旭也想过改变。他告诉燃元,创业有太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比如他们也想过通过推出一些特色菜品来做差异化和爆款,但在实践中发现,目前并没有一个能达到制作要求的厨师,甚至多次与厨师沟通后,仍然达不到预期。两人直到现在还在寻找合适的厨师。
尽管成为了“投资人”,但杨旭和他的合伙人仍在向餐厅“砸钱”,每个月至少有2万元投入餐厅,以保证基本运营。“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需要4000-5000元的营业额才能实现‘保本’,但这个目标很难实现,目前还处于不赚钱的状态。”
即便如此,杨旭依然“不甘心”,不愿意关店止损。这个夏天是杨旭给餐厅的“最后一次机会”,更像是一种希望,一种支撑自己继续努力的动力。“我只想等到这个夏天,也许这个夏天我会好起来。”
在等待夏天到来的同时,杨旭也在寻找下一个创业项目。他仍在为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寻找新的可能。
没有太多经济支持的邹邹决定恢复“农民工”身份。在各种“被选中”后,邹邹在五一假期前告诉燃元,他已经拿到了那份工作邀请,“虽然被拒绝了很多次。”但是现在转折点出现了,她决定从现在开始继续努力。
在邹邹的小红书账号《邹邹成长日记》中,也记录了她自己的创业故事和人生感悟。现在邹邹已经和自己“和好”了,以后想一步一步走。
《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和家人朋友的经历或支持是青年创业的两大动力。
上述报告还指出,从年龄结构来看,有过多次创业经历的创业者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31岁是一个重要节点。从创业行业来看,近70%的青年创业企业集中在农林牧渔、批发零售、教育文化、体育娱乐、住宿餐饮等行业。其中,超过一半的年轻创业者存在盈亏波动,七成在三年内实现盈利。
在创业的道路上,总是有人失败,不断有人涌入这个“战场”。对于某些人来说,创业可能是开辟人生下半场的重要途径,但创业并不是就业那么简单。在录取之前,你不能只是有一种激情。
参考数据
《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2》,资料来源:中国青年创业与就业基金会。
*本文中,杨旭为化名。"
作者:腾越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镓锗出口管制合理合法07-11
- 贵州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07-11
- 福建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加快节能...07-11
- 福建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加快节能...07-11